老张下班回家,总会给我买上1包壹米大薯条。哎哟,那个脆!那个嫩!那个热乎!我真还就爱死了这个“油腻玩意”。,边走边食,想想小时候和死党们把薯条倒在盘子里分吃的回忆。当这块油炸淀粉质与大萧条、工业革命的大事件结合起来,可不是人们眼中带有偏见的垃圾食品。17世纪,英国人统治美国的同时,也将薯条带到了当地。到后来工业革命爆发,大家工作讲求时间、效率,无暇煮食,所以方便的炸鸡、炸薯条成为了饮食主流。
500年前在充斥着战争、饥饿的历史里,美英法、比利时等西方国家,靠着薯条度过难关,直到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仍然离不开薯条。当这块油炸淀粉质与大萧条、工业革命的大事件结合起来,再不是人们眼中带有偏见的垃圾食品。1940年,M记开业,发明了系统的食物生产流程,今天能在世界各地吃到品质相同的薯条,美式快餐店可谓是功不可没。英国人吃薯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30年,当时由法国传入,是大众的充饥食物。
直到1860年,一位犹太人在东伦敦开餐厅,将犹太炸鱼和法国薯条搭配成套餐售卖,这就是炸鱼薯条的*次亮相。到后来,工业革命诞生了蒸汽轮船、火车,便捷的运输把新鲜的鱼货带到内陆;二战期间,政府用炸鱼薯条鼓励士兵打仗...一系列的影响令炸鱼薯条成为了英国国菜。在英国吃炸鱼薯条,主要是take away文化,每家Chippy(炸鱼薯条店)都有一个大大的玻璃柜,里面摆满了金黄爽脆的炸鳕鱼和厚切粗身的薯条。一些怀旧的店家仍保留50年代的东伦敦风味,用食用墨水印刷的报纸打包食物。16世纪末期,比利时的薯条传到欧洲各国,还被讲究细节的法国人开发了多种食法,有三种**常见:**粗的新桥薯条,口感像厚实的焗薯一样,通常用来配肉吃;从一包薯条出发,回到过去,可以看见历史的进程;跨过国度,也可从饮食文化来了解不同国家的人文风情。
薯条在脆度、热度、咸味,都要保持着很好的水准,口感外脆内绵,无论蘸番茄酱还是麦乐鸡块的甜酸酱,好味到根本停不下来!尤其遇着「买一送一」时,幸福感爆棚!
粗薯条同样出色,每一根粗粗粗...粗壮饱满,内心像薯蓉一样细密,淋上热乎乎的肉酱芝士,我自己可以消灭完两盒~
有一种港式快餐店特有的「波浪薯条」,软糯的薯肉搭配皮脆肉滑的炸鸡腿搭配,加杯红豆冰,就是一个满足的下午茶套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