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港珠澳大桥实在太方便了
开通半年、日均出入境旅客超4万人次、总客运量超800万人次、验放车辆超25万辆次……2018年10月23日,历时9年艰苦建设,全长
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飞架伶仃洋,将碧波化作通途。“有了大桥,实在太方便了。”肖先生是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位从香港入境珠
海的旅客。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往返于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以前来趟珠海,得从香港经深圳,走广深高速绕一大圈,起码需要
三四个小时,现在只要半小时,真是很便捷。”对标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流湾区和级城市群,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既是先决
条件,更是有力支撑。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次合作建设的**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奏响了湾区崛
起的嘹亮先声。
“这座全球长的跨海大桥,集三地之力、融三地之智、便三地之民,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代表性工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
书记朱永灵说,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举世瞩目的工程,亦如同一根巨型杠杆,撬动珠江
两岸创新勃发。这55公里连接的不仅是粤港澳三地,未来因它而形成的5.6万平方公里区域,将是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之
后,世界经济版图上又一个闪耀全球的经济增长珠江的水,香江的风,濠江的灯火,相映成一幅生生不息的意象。港珠澳大桥通车后,
珠海成为内地与港澳陆路相通的湾区城市,更加紧密地融入全国全省发展格局之中,在推进粤港澳合作等方面优势更加凸显。
近年来,珠海以港珠澳大桥为**,积极谋划推进伶仃洋公铁通道、黄茅海大桥、广江珠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对接广州地铁18
号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内联外通、紧密衔接、高效通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提
升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借助港珠澳大桥的‘穿针引线’,不仅是三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将加速国内外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的流动和集聚。”中山大
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持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为珠海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和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