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安热能集团24小时服务热线:17538652767
1、结构简介
卧式火管蒸汽发生器,发生器受热面积大、升温升压快,操作简便,燃料适应性强,燃烧、热效率大于80%,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运行安全可靠。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广泛适用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宾馆、洗涤整烫等企业单位。
2、出厂简况
(1)该系列发生器为卧式结构,整装出厂。
(2)配套有燃烧机、节能器、电控箱、阀门、仪表、烟风道接管等,按图纸配套出厂或按合同规定出厂。
3、系统设计概况
发生器及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的要求。发生器燃烧设备、炉膛结构设计合理,与设计燃料品种相适应,**安全、稳定、高效燃烧。受热面布置合理。选取合理、经济的烟气流速、减小烟气侧的阻力。**了发生器的漏风系数在设计要求之内。
发生器放置房系统设计时,应当在**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充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水、电以及其他消耗,促进热能回收和阶梯利用。发生器放置房内设备布置时应当尽量减少管道、烟风道的长度及其弯头数量,已减少流动阻力。一次风道宜采用原型结构,并考虑其膨胀及吊挂支撑。
当用户热负荷波动较大且频繁时,应当采取均衡负荷的措施,实现有效调节。多台发生器的系统宜配置集中控制装置,**发生器运行平衡,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发生器介质参数的选取应满足使用要求,不应当使发生器的额定出口压力和温度与使用的压力、温度相差过大。
发生器排污水的热量应当合理利用,根据发生器房排污总量设置连续排污膨胀器。发生器及其系统应当杜绝跑、冒、滴、漏,充分利用冷凝水、二次蒸汽和连续排污水的热量,并且采取措施尽可能提高可回收冷凝水的利用率。
发生器本体结构为立式火管锅壳式蒸汽发生器,燃烧设备为燃烧机。使燃料在炉膛内燃烧,产生的烟气冲刷横水管、炉胆辐射受热面后再冲刷横水管及炉胆对流受热面,进入节能器,通过引风机引入烟囱,排入大气层。运行期间电控柜对水泵进行控制,使水位保持正常,通过调整鼓引风机使发生器压力保持稳定。
发生器系统如下:
(1)、发生器的汽水系统
软化水 → 水箱 → 给水泵 → 节能器 → 给水管座→ 发生器(壳) → 横水管 (受热面管)→ 锅壳封头 → 蒸汽出口管座→ 用热设备;
(2)、烟气系统
燃料通过鼓风机风气配比在炉膛内充分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经横水管、冲天管、烟气调节门进入节能器,然后通过烟囱直接排向大气。
5、节能使用管理
(1)发生器使用单位对发生器及其系统的节能管理工作负责。从事节能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发生器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规范。
(2)发生器适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且实施发生器及其系统节能管理的有关制度。节能管理有关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节能目标责任制和管理岗位责任制;
2)发生器及其系统日常节能检查制度,并且做好相应检查记录并且存档;
3)发生器燃料入场检验分析与管理制度,并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选用燃料;
4)计量仪表校准与管理制度;
5)发生器及其系统维护保养制度;
6)发生器水(介)质处理管理制度;
7)发生器操作人员、水处理作业人员节能培训考核制度,发生器作业人员发生器经济运行知识的教育培训、考核工作计划,并且培训、考核记录。
(3)发生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能效考核、奖惩工作机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4)发生器使用单位应当对发生器及其系统所包括的设备、仪表、装置、管道和阀门等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处理并且记录。
(5)发生器使用单位应当对发生器及其系统的能效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监测。重点检查和监测的项目,包括发生器使用燃料与设计燃料的符合性,燃料消耗量,介质出口温度和压力,发生器补给水量和补给水温度,排烟温度,以及系统有无跑、冒、滴、漏等情况。
(6)发生器操作人员应当根据终端用户热负荷的变化,及时调度、调节发生器的运行数量和发生器出力。
(7)工业发生器的正常排污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以软化水为补给水或者单纯采用发生器加药处理的工业发生器不高于10%;
2)以除盐水为补给水的工业发生器不高于2%。
(10)发生器水质处理应当满足发生器水质处理安全技术规范及其响应标准的要求。
章 安装说明书
1、发生器及辅机吊装
(1)发生器本体、燃烧设备、辅机、附件包装箱、仪表包装箱请按厂方的吊装位置进行吊装。如在任意位置挂钩吊装损坏应由用户负责。
(2)载重车辆、起吊设备、绑扎所需的钢丝绳、卷扬机等都须有足够的载重能力,并应符合技术规范。
(3)在起吊前请按技术规范中标注的大件尺寸及大件重量选用起吊设备,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发生器主机的安装
(1)发生器基础的确定应根据当地土质,参考厂家提供的基础图由土建部门重新设计。
(2)发生器在卸车时,找准起吊中心,让发生器缓缓升起,起重能力不小于10吨,发生器离车后,应先放置在宽阔的水平地面上,发生器底应有支架支撑,以免损坏。
(3)发生器就位时,必须处于直立状态,直立时应用起重设备,将发生器顶部吊耳抓起,切不可捆绑其它任何部位。
(4)发生器就位后,前后、左、右应保持水平,允许斜不大于5mm,否则应将低的部位用垫铁垫起。
(5)发生器与基础接触的地方不应有间隙,要求严密不漏风。
3、辅机安装
(1)燃烧机、节能器、除尘器、引风机的安装,安装前应将调风门、除尘器及传动部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安装后检查有无卡住、漏风等缺陷。**接通电源试机,检查电机转向是否正确,有无摩擦振动现象、电机温度是否正常。为了**引风机轴承在高温下润滑良好,轴承座应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并定期加润滑油。引风机冷态试车运转起动时,应关闭烟气调节门,防止电机起动电流过大烧坏电机,冷态运转时间**长不得超过5分钟。
(2)引风机联接的烟风道,如果与设计图样不,长度、弯头、截面积变化较大时,应重新计算烟风阻力,校对鼓、引风机的流量、压头,满足发生器的实际需要。
(3)节能器的安装按烟风道图进行,安装后应有关规定进行水压试验。
4、烟囱的安装
应尽量在无风雨的天气中进行,烟囱可采用整体吊装或分段自下而上的吊装,具体方式可酌情而定。
⑴、烟囱安装时法兰间应嵌石棉带或石棉绳,不允许漏气,并应采用吊垂线的方法检查烟囱的垂直度,如有偏差可在法兰连接处垫平较正。
⑵、牵制烟囱的镀锌钢丝需用花兰螺栓拉紧[钢丝另一端应固定在其他建筑物上),**烟囱和烟气调节门安装时法兰之间应垫嵌石棉绳,并采用吊重线的方法检查烟囱的倾斜度,如有偏差,可在法兰连接处垫平铁丝绳用花蓝螺栓拉紧,注意三根铁丝绸的拉紧程度应大致相等。烟气调节门应转动灵活,定位器靠拉链不易过高。采用两组拉紧程度大致相同的钢丝拉紧[每组三根)。
⑶、为防止雷击,烟囱应安装稳妥的避雷装置。
5、电器控制柜的安装
电器控制柜上汇集了电动机的开关按扭,用户可先把电线接到电动机,然后接通外来电源,箱壳保持接地。电器控制柜应装在发生器前方,紧靠墙壁,以利于监测发生器上仪表,保持操作方便。
6、发生器管道仪表的安装
a、水位表与锅筒正常水位线标高偏差为±2mm。应准确标明**安全水位、**安全水位和正常水位的标记。
b、水位表应有放水阀门(或放水旋塞)和接到安全地点的放水管。
c、压力表应装在便于观察和吹洗的位置,并防止受到高温、冰冻和震动的影响。
d、压力表应有存水弯管,压力表与存水弯管之间应装有旋塞,以便吹洗管路,卸换压力表。
e、刻度盘面上应标有红线,表示发生器工作压力。
f、安全阀应装设排汽管,排汽管应直通安全地点,并有足够的截面积,**排汽畅通 。安全阀排汽管底部应装有接到安全地点的疏水管,在排汽管上和疏水管上不允许装设阀门。
g、每台发生器应装独立的排污管,排污管应尽量减少弯头,**排污畅通并接到室外安全的地点或排污膨胀箱,几台发生器的定期排污如合用一个总排污管,必须有妥善的安全措施,采用有压力的排污膨胀箱时,排污箱上应装有安全阀。
h、发生器的排污阀,排污管不允许用螺纹连接。
7、水压试验
组装发生器待受压元件焊接完毕后,或发生器受压元件大修后,应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 。
表1 蒸汽发生器试验压力
名 称 |
工作压力 P |
试 验 压 力 |
发生器本体 |
0.07 MPa |
0.2 MPa |
水压试验步骤:
a、水压试验前应将锅筒内残渣物清理干净,然后关闭所有阀门,人孔、手孔、打开一只安全阀,然后进水。
b、进水温度应保持在20~30℃,温度过低易使发生器外壁有露水,与发生渗水等不严密情况会混淆不清,增加检查困难,温度太高能使水滴蒸发而使渗处不宜发现。
c、待进水满后,逐渐将压力升高至0.2MPa,在此压力下进行一次严密性检查,必要时可紧一次法兰,人孔、手孔等处的螺栓,应注意压力上升速度每分钟不得超过0.05MPa。
d、水压试验时,水压应缓慢地升降,当水压上升到工作压力0.07 MPa时,应暂停升压检查有无漏水或异常现象,然后再升压到试验压力0.2 MPa。发生器应在试验压力下保持20分钟,然后降到工作压力0.07 MPa进行检查。
e、试验时发现任何渗漏情况都应做上记录,以便降到大气压力时进行补修,修补后是否需要重新进行水压试验,应视渗漏数量和部位及其它具体情况而定。
f、水压试验完成后,应将水全部排出,不得使发生器本体,集箱及管子内留有积水。
水压试验符合下列情况时,即认为合格。
a、在水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上没有任何水珠和水雾;
b、水压试验后,没有发现残余变形
g、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Ⅰ、严格禁止压力超过0.1MPa时紧法兰螺栓。
Ⅱ、在水压试验场所应有特别标志,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以免发生危险。
Ⅲ、有压力时不得站在焊口,法兰及阀门的正前面。
Ⅳ、水压试验应在周围气温高于零上5℃进行,零下5℃时必须有防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