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趋于放缓,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期叠加”影响持续。随着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相比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更注重信息化水平和创新技术应用,以互联互通、全面感知、智能优化、安全稳固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成为“新基建”的核心要素,在加速工业技术改革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打破行业壁垒、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优势明显。工业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管理形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2020年3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指出,2018年、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5%、2.2%。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核算包括核心产业及融合带动影响,随着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拓展,2019年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占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比重已达74.8%,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报告中还提出工业互联网重点推进的四个方面:
1. 聚焦发展重点和短板,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建立工业互联网共性技术体系,瞄准“卡脖子”领域集中力量攻关。
2. 聚焦垂直行业发展,深化融合应用。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应用投入力度,持续开展试点示范,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加快发展融合应用产业。
3. 平衡安全与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4. 完善多方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工业互联网法规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养。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根据工信部数据测算,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存量规模由2017年的13.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3%,但在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中占比仍较低,近年来基本维持在 0.5%的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多个省份和城市颁布了地方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各省市纷纷加大投入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建立产业基金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与扶持。
■山东:确定101家工业互联网重点培育企业
■陕西:深化“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
■湖南:今年建设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上海:进一步打造工业互联网2.0升级版
■重庆:实施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
■福建: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项目推荐工作启动
■浙江: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
■济南:每年不少于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
■深圳:打造工业互联网强市
在工业互联网风口下的“新基建”按下了“加速键”,不少同“新基建”相关的行业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对“新基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也在加速“新基建”项目的投资和落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建设计划。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5.4%,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8.0%,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2.5%。“新基建”相关领域在疫情冲击下逆势而上,其带来的数字化生产力正迅速转化为经济复苏的驱动力。
据业内预计,到2025年,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相关投资累计或超17万亿元。“新基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既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为产业链现代化清除障碍、注入动力;也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的带头作用,构筑产业链良好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