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补贴有哪些?
中国民营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当前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出口形势的急速恶化,由于国内因素与国外因素的共同制约,民营经济进入到瓶颈期,穷则思变,正在面临的种种问题倒逼民营企业反思、突破,追求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家们必然要做出的抉择与转变。
过去的四十年,中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出口制造业,企业发展依赖低成本,缺乏核心战略与发展规划,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链端,附加值低,产品缺乏创新可持续发展,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持续发展。但由于中国民企发展先天不足,基础差,底子薄,融资困难,信用不足,设备更新不及时,造成现在转型升级有非常严重的包袱,包括思想上的害怕失败,对新技术的把控能力不够,信心不足;经济上的巨大压力,设备更新换代,人才的培养和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尽管政府加大力度鼓励和宣传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但企业却迟迟不敢有实际的行动,处于观望之中。
两化融合贯标,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一、获得直接的政府补贴
据不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共出台近180项支持政策,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省、市、区级政府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配套奖励政策(市级政府一般采用1:1配套奖励)。通过评定的企业都可能拿到不同数额的奖励,以广东省为例,成为广东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并通过贯标认证的企业,将获得很多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贯标的企业在后续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中也会得到比较大的收益,因为省、市经信委的后续政策与专项资金也比较多,如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化发展专项等等,这些与两化融合贯标成果是紧密相联的。
二、协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并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1、技术融合促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在工业技术研究中不断的融合植入信息技术,从而创新出更的技术工艺。
2、产品融合促使产品竞争力提升:实施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产品中开发出技术含量更高,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
3、业务融合提升业务能力: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借助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推出更高效的业务体系、客户服务体系、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反应机制、改善供应链管理体系等。
4、管理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实施两化融合,借助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建立更方便、高效的工业生产管理体系和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5、两化融合衍生新的产业:随着整个市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深度的提升,新的产业有可能会被催生出来,例如:将交易放在云平台的B2B、B2C电子商务、工业软件等。
简单说,两化融合贯标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快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两化融合商业化的途径:
1-对甲方单位(贯标企业)而言:
目前我接触到的企业分为两种。
一种是实实在在想通过借助“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梳理优化企业运营管理流程,以此达到降本增效、发掘并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企业,这类企业的商业收益为:在降本增效后得到的回报+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两个方面。
另一种是知道现在各级政府在大力推行两化融合,所以只是单纯的想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以此来获取政府项目资金的。
2-对乙方(咨询机构)而言:
大致也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一锤子买卖,帮企业拿到贯标证书然后收工。这种机构是不挑活儿的,有单就接。
商业收益为:两化融合贯标咨询服务费
另一种是以两化融合贯标为切入点,意在发掘更大的咨询服务项目,这种机构一般是评价为B级、以及部分C级企业(目前全国进入评级的单位中,达到B级的仅有两家),这类机构不需要担心服务质量的问题,接下的单子一般都是稳过的。当然了上面提到的甲方单位中的种就别考虑这类机构了,人家机构是看不上这类甲方企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