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刚柔性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高强 度钢丝绳柔性网(菱形钢丝绳网、环形网、高强度钢丝格 栅)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并辅以锚杆、支撑绳等配件构成 整个系统。以覆盖、紧固坡面的方式来防治坡面岩石崩 塌、滚落、爆破飞石等危害。
原理(特点)
刚柔性主动防护系统在技术研发人的开发和试验改进,使该技术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其成熟的柔性防护理念,完善的施工应用技术、标准的模块化操作,使SNS柔性主动防护系统在防治边坡地质灾害方面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系统防护原理上类似于喷锚和土钉墙等面层护坡体系,但因其柔性特征能使系统将局部集中荷载向四周均匀传递以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防护能力,即局部受载,整体作用,从而使系统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并降低单根锚杆的锚固力要求。此外.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地下水可以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的边坡失稳问题;该系统除对稳定边坡有一定贡献外,同时还能抑制边坡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且对坡面形态特征无特殊要求,不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其开放特征给随后或今后有条件并需要时实施人工坡面绿化保留了必要的条件。
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反过来又保护了地貌和坡面植被,实现**的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目的。主动防护系统开放的系统特征能够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点,其防护区域内可以充分的保持土体岩石的稳固,通过人工实施植草、植树的绿化作用。将工程与环境融洽融合。
结构
在材料应用上:该系统采用热镀锌高强度钢丝绳做为系统主要材料,其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艺和高防腐防锈技术。决定了系统的超高寿命.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发现SNS主动防护系统具有30-50年的防护使用寿命。主动系统由锚杆和支撑绳子固定使钢绳网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区域形成面支撑,从而阻止岩石或土体的移动:系统受力过程:岩石(土体)一钢绳网一支撑绳一锚杆一稳定基础。
类型和用途
从而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其预张拉作业使系统尽可能紧贴坡面,并形成了抑制局部岩土体移动或在发生局部位移或破坏后将其裹缚(滞留)于原位附近的预应力,从而实现其主动防护(加固)功能。该系统在施工工艺上为确保其尽可能紧贴坡面,锚杆孔口应开凿孔口凹坑(系统布置的灵活性常可利用天然低凹位置设置锚杆)。
主动防护网主要型号:GAR1、GAR2、GPS1、GPS2等。
施工
1 清除坡面防护区域内威胁施工安全的浮土及浮石,对不利于主动防护网安装施工和影响系统安装后正常功能发挥的局部地形(局部堆积体和凸起体等)进行适当修整;
2 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0.3m的调整量),在孔间距允许的调整量范围内,尽可能在低凹处选定锚杆孔位;对非低凹处或不能满足系统安装后尽可能紧贴坡面的锚杆孔(一般连续悬空面积不得大于5m ,否则宜增设长度不小于0.5m的局部锚杆,该锚杆可采用直径不小于%%c12的带弯 钩的钢筋锚杆或直径不小于2%%c12的双股钢绳锚杆),应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
3 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大于设计锚杆长度5cm~10cm,孔径不小于%%c42;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c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当局部孔位处因地层松散或破碎而不能成孔时,可以采 用断面尺寸不小于0.4×0.4m的C15砼基础置换不能成孔的岩土段;
4 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标号不M20的水泥砂浆,宜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45~0.50的 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粒径不大于 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5 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为2个,大于30m时为4个,其间为3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6 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以及必要时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 %%c1.5铁丝进行扎结,当坡度小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得大于2m,当坡度大于45°时,扎结点间 距一般不得大于1m(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7 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c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1m(或27m)的缝合绳与四周 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